H&M大牌合作款销售遇冷 价格偏贵质量一般企业动态

/ 鬼手 / 2013-11-29 10:57:45

  近日,ISABEL MARANT×H&M系列在全国几家H&M门店限量发售。但这次,无论是前期的预热,还是首发当天的情况,或是事后的余热,似乎都不如前几次H&M推出合作款那么劲爆。

  今年上半年,ISABEL MARANT将与H&M推出合作款的消息放出之时,有人表示看好,这些人大部分是ISABEL MARANT这个个性品牌的忠实粉丝;有人觉得前景不乐观,这些人大多经历过前几次合作款销售的喜怒哀乐,看淡了。

  “首发当天晚上我就去店里看了,本以为不太有货了,结果看到还有很多。”鱼儿说,H&M前几次合作款她都有买,但这次,预算好的钱居然没花出去。“就是觉得不好看。但大老远赶过去,逛了那么久什么都不买,又觉得不甘心。于是‘矮子里面挑长子’,拿了件勉强看得过去的衣服,结果一穿上去就超多静电。只好作罢。”

  记者在首发日后一周去逛,依然看到大批的存货。价格偏贵、款式花色挑人、质地做工一般,是这次合作款留给人的最深刻印象。

  也许有人会针对这三个问题一一给出答案——价格贵因为这是与个性设计师品牌的合作款;衣服挑人是因为它们本身就是为有个性的潮人服务的;至于质地和做工,毕竟这些衣服是在H&M店里卖,已对得起这个价格了。

  不过,消费者对合作系列的热情变化,明眼人都看得到。记得H&M进入杭州,JIMMY CHOO×H&M是杭州年轻人遇到的第一个合作系列。很多人彻夜排队等开门,上午10点门一开就冲进去“抢”。但之后的VERSACE、LANVIN、GIVENCHY、MMM,等与H&M的合作款销售似乎一次不如一次,虽然有人在排队,有黄牛在加价转卖,却只是“有价无市”。并且,从之后这些衣服较低的上街率来看,它们应该都是被当成收藏品了吧。

  推合作款,在两个品牌之间放一个“×”,在时尚界司空见惯。只是,当这样的“×”越来越多时,商家需要考虑的或许不仅是卖相好不好这个问题,除非该品牌只是把推合作款当成是作秀,不追求销售业绩。

  再回看消费者此次的反应较之前冷淡这个问题,原因之一就是“高不成低不就”——作为H&M,它太贵了;作为ISABEL MARANT,它不够好看也不够有质感;最致命的一点是:中国消费者对ISABEL MARANT不太了解,但凡是了解它的人,完全有能力买正牌,为什么要为这样一个合作系列掏腰包呢?

  如果说,VERSACE、LANVIN、GIVENCHY这些品牌与H&M的合作款卖的是logo,卖的是标志性设计,那么ISABEL MARANT×H&M这个logo只能在陈列衣架上看到的系列,显然不对中国消费者的胃口。大部分中国消费者还是不愿意花1000块钱买一件看上去只值300块钱的衣服。

  看来这个“×”是真的不好用呢!想要推合作款,先看清楚商品最终将在什么样的门店销售,因为这决定了你将迎接一批什么样的顾客;再想想这些顾客对商品的喜好、对质量的要求、对价格的接受度,或许才能勾勒出一个比较靠谱的合作款雏形吧。


阅读延展